發(fā)布時間:2017-09-05 瀏覽量:282
臭氧作為一種反應產物為氧氣的強氧化劑,在有機物去除、脫色、除嗅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,是一種可以全面改善飲用水水質的深度凈化技術,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.然而,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IARc(國際癌癥研究機構)將B10i定為潛在致癌物之后,有關飲用水臭氧處理過程中澳酸離子的產生問題日益受到關注.美國、歐盟等發(fā)達國家和地區(qū)在新的飲用水標準中均規(guī)定了溴酸根離子的標準(10斗g·L。1),我國在新頒布的標準中也采用了同樣的限值.通常認為,臭氧化過程中溴酸根離子的生成途徑有兩種:一是臭氧分子直接氧化生成的,一是羥基自由基(·OH)氧化生成的.
???????? 一般來說,原水溴離子濃度增加、臭氧投量增加、水溫和pH升高都有利于溴酸根離子的形成.因此,降低pH值、加氨、加H2O2等措施被認為是有可能減少溴酸鹽生成的有效措施,但是,這種情況下,需要引入其它物質,不僅會增加成本,還有可能導致其它的水質問題或降低臭氧氧化的效果.因此,比較理想的方法是,在臭氧處理過程中控制溴酸根離子的產生.近年來的一些研究結果表明,在一定的情況下生物活性炭(BAc)可以將溴酸離子還原成溴離子,但針對在實際的飲用水深度處理過程中BAc分解溴酸離子的報道仍然很少。
? 本研究利用一套處理規(guī)模為200L.h-1的連續(xù)處理裝置研究了臭氧預氧化以及臭氧預氧化與后臭氧聯(lián)用兩種情況下溴酸離子的生成情況,并對生物活性炭對溴酸鹽的去除效果進行了考察。
? 1)針對南方某含漠離子水庫水,預臭氧處理不會造成溴酸超標問題.
? 2)但預臭氧與后臭氧的聯(lián)合使用,在較大的臭氧消耗量下,存在溴酸根超標風險,需要對臭氧投加量進行有效控制.
? 3)在長期運行中,后續(xù)的BAc在微生物成熟之后,有效分解了所產生的溴酸鹽,但是,具體的溴酸分解機理與條件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.